|
根据IDC的统计,2022年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906EFlops,增速达到47%。算力产业蓬勃发展,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算力规模将以超过50%的速度增长,到2025年,全球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ZFlops(注:1 ZFlops=10E9 TFlops)。
在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,光速光合算力的重要性不亚于工业时代的煤炭和石油。在数字化时代,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信息流,是算力对数据进行粗加工后的结构化抽象;在智能时代,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是智能流,是算力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与精炼后的模型化抽象。可以说,近几年人工智能的集中爆发,离不开算力和数据不断堆叠而产生的“智能涌现”。
但算力和算力之间也是有区别的。胡效赫提到,基于传统互联网服务对算力的需求,和人工智能对算力的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别,因此需要重新设计网络架构,相关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,在分布式计算、可扩展性甚至硬件方面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他表示,在AI计算中,尤其在大模型预训练过程中,一个任务要在多台机器的多个节点同时运行,这个任务不可被切分,因此需要优化并行策略、计算通信效能,以提高GPU利用率。这个过程对可扩展性要求非常高。
另一方面,部分AI计算的规模非常庞大,可能涉及数万个连接点。当计算任务在多个节点、多台机器、跨越多跳互联时,一个硬件连接点坏掉后,整个任务会直接挂掉,这需要设计一套新的分布式计算引擎,以满足容错、监控和故障解决的需求。
“这种技术范式的变化实际上是脱胎于分布式计算,在市场端很多厂商对技术的变化认知不够明确,产业链上不同角色之间也缺乏共识。” 胡效赫认为,“人工智能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十年、二十年的发展机遇,算力基础设施和模型的发展都才刚刚开始,市场认知会在一段时间后慢慢收敛、统一。”
根据信通院测算的结果,2022年我国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302 EFlops,全球占比约为33%,连续两年增速超过50%,高于全球增速。智能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,在算力规模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,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52.3%。
对算力的巨大需求造就了急速膨胀的市场规模。IDC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服务市场规模达1293.5亿元人民币,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,其中用于推理的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2.2%,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元。
|
|